罗克韦尔自动化获2022 年度全球石油天然气自动化科技赋能领先奖 – 罗克韦尔 石油 天然气 – 工控新闻

近日,罗克韦尔自动化和 Sensia 获得了2022 年度全球石油天然气自动化科技赋能领先奖,此奖项是 Frost & Sullivan 调研了全球石油天然气自动化行业,并根据其调查结果所颁发。同时,Sensia 是罗克韦尔自动化和斯伦贝谢的合资企业,专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数字化、测量和自动化,包括生产、运输和储存以及加工,并提供技术先进的解决方案。生产解决方案提供智能自动化,可提高陆上和海上平台和船舶的资产生产率和操作效率。加工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提高操作效率并优化工艺流程,同时保持操作安全。此外,这些解决方案还适用于液化天然气 (LNG) 工厂、天然气处理车间和炼油厂。 Sensia 的创新产品组合包括一款新产品,该产品可将实时控制和边缘计算功能整合到单个设备中,助力公司解决不同问题、优化前期投资效益并提供统一的平台。Sensia 将罗克韦尔自动化具有开创性的过程自动化、实时控制和物联网 (IoT) 技术与斯伦贝谢无可比拟的测量、仪表软件和分析功能结合到了一起。由此产生出一套综合的石油天然气数字化解决方案,将传感、智能和行动进行统一。 Intelligent Action 提供以下优势: “Frost & Sullivan 的行业分析师Agustina de Sarriera 表示:“数字化转型需要敏捷性和速度,在当今的形势下,企业需要快速转型,以跟上石油天然气行业目前正在经历的能源转型,同时更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经营业绩。Intelligent Action 技术的加持和对创新的孜孜以求使 Sensia 能够将从边缘到企业的自动化功能打造得更智能、更敏捷。”” Sensia 能够创建和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应用程序,并在边缘到企业平台中快速部署这些解决方案,这为该公司在石油天然气自动化市场提供了竞争优势。敏捷的门径管理流程可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促进去风险化,并专注于交付项目所需的基于价值的成果。  该公司的数字咨询服务使其能够动态评估运营商的数字化成熟度,以生成概括所考虑增量式项目的价值图。因此,客户可以尽快利用更大价值,实现他们的数字化目标,获得投资回报,并加快实现价值。罗克韦尔自动化和斯伦贝谢共享石油天然气专业技术和人工举升经验进一步增强了 Sensia 实力,使其成为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和加工领域的领先自动化专业公司,并拥有一支由 1,000 多名专家组成的团队,为全球石油天然气客户提供服务。 “Sensia 使用斯伦贝谢的数字孪生功能和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为难以实现 ESG…
Read more

政策鼓励机器人B端应用 赛博护士、机器脚夫纷纷上岗 这些A股公司可提供生力军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爆火,二级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挖掘已经从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扩展到柔性电路板FPC.与此同时,形态各异的其他各种机器人早已默默活跃在B端场景。   如今,国内政策正提倡加大机器人在B端的应用,该类机器人由此被推向台前。   昨日(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其中提到了机器人的多个B端应用场景,包括:制造领域的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物流领域的机器人分流分拣、物料搬运;医疗领域的医用机器人;生态环保领域的环境智能监测、无人机器自主巡检。   在这些领域,相关产品已经遍地开花。   ▍智能巡检机器人   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人工巡检,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在应对巡检、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有着突出的性能表现。   马斯克旗下的卫星公司Space X在星舰原型SN10爆炸后,雇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勘察火箭爆炸现场(见下图),他家的机器狗还被美国部分州雇来参与执法活动,包括破门、排爆等。   随着智能电网的逐渐推进,我国电网工程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然而人工巡检普遍存在效率低、劳动量大、人数不足和环境恶劣等特点,通过智能机器人对输电线路、变电站/换流站、配电站(所)及电缆通道实现全面的无人化运维已经成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新能源领域的巡检机器人已经纷纷上岗。   ▍流水线机器“打工人”   科技部的文件提到,要在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其实,在汽车、锂电池等制造环节的机器替人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前中后道均能看见机器人的身影。   ▍物流机器人   物流机器人包括AGV搬运机器人、堆垛机、穿梭车等,亚马逊可谓物流机器人的忠实拥趸,其物流中心部署的机器人设备总计超52万个,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脚夫”队伍,今年入列的“员工”中,Proteus可以为仓库搬运大型推车,Cardinal膂力惊人,可以举起重达50磅(近23公斤)的包裹。   ▍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的种类也相当繁多。据国家卫健委6月份公示的一份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国内多个三甲医院引入了辅助诊断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配送转运机器人、清洗消毒机器人等,这些“赛博护士”有的可辅助医生望闻问切,有的可负责送药跑腿、病房杀毒。   另外,由于不惧被传染、可24小时在线运营等特点,已有机器人投身抗疫。   ▍其他   国内,部分机器人还成了有“编制”的“公务员”。近日威海市海岸警察使用水上救生机器人“海豚1号”(见下图)成功救助一名15岁的海上遇险男孩。该救生机器人其实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主要功能有快速救生、物资运输和绳索牵引等,可应用于河流、湖泊、水库、泳池、海滩、船艇等场景。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正在向智能化、重载、高精度、网络化等方向发展,未来还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具备图像识别、语言识别、自主学习等能力,能够配合人类甚至独立完成更多生产工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应用场景逐步拓宽,B端的机器人密度仍有上升空间。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报告,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7台/万人,按照工信部“十四五”规划预测,假设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若国内人口基数不变,则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翻倍。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A股多家上市公司已研发了相关产品:

五家国产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调研情况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进入6月以来,国内投资市场情绪明显回暖,甚至出现了北向资金抢筹、千股飘红的场面,而近期各大机构也是扎堆的对上市企业进行调研,其中工业机器人板块就是打卡热点之一。   事实上2022开年至今,全球经济市场并不平静,疫情反复、俄乌战争、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畅等等因素,让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大增,工业机器人行业也未能幸免,出现了如涨价潮等种种情况。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本次机构密集调研的行为,是否意味着市场有所变化呢?面对风云突变的市场,想要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适时调整营销策略。   工业机器人景气度依旧高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102496套,同比增长10.2%,增速虽有放缓,但实际增长依旧可期,综合预计,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突破40万套。   出货上,MIR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6.6万台,同比提升20.5%;其中,内资企业出货量达2.1万台,同比增长29%;外资企业出货量4.4万台,同比增长17%,意味着国产化率在持续提升。   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仓储、医疗、半导体等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强劲动力,2021年出货量增速均超过70%,今年以来也在持续增长,而传统汽车行业需求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消费电子及一般工业也因为消费萎靡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   有机构指出,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性将越发凸显,行业将长期保持高景气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45.7亿元,预计2023年达到589亿元,至2025年,将突破千亿元。   目前,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以日本、德国等市场为标准推测,仍有50%左右的增长空间,并且较早一批的工业机器人将要更新换代,未来几年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并不缺少。   去年底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调研情况   埃斯顿   埃斯顿去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万台,在国产机器人出货量中排名第一,因此受到了众多调研机构的关注,此次有超过400家机构对其调研,一定程度上也可从中看出市场的风向。   埃斯顿2022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05亿元,同比上升26.59%;实现归母净利润6007.17万元,同比上升83.7%。   对于二季度的营业情况,埃斯顿表示,三月中旬从上海扩散的疫情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有很大的冲击,供应链和销售交付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疫情的影响在四月份比较明显,五月份已经逐渐减弱,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经营方面,公司通过价格管理及国产替代、加大研发等措施抵消了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整体毛利率变动不大。   据了解,埃斯顿是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供应商,通过积累底层技术和外延并购优质资产,已经实现了80%的零部件自主供应,具备满足通用化和定制化需求的本体自主设计能力,并能够开发、优化软件算法提升机器人本体质量。   产品方面,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为主的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工业机器人负载范围覆盖3-600kg,拥有54种以上的完整规格系列,广泛应用于国内风口行业,其中锂电和3C电子行业中与宁德时代合作订单金额超千万;钣金加工行业中,其市场份额已达70%。   市场方面,埃斯顿表示长期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来自新能源行业(锂电、光伏)的订单需求旺盛,我们预计新能源板块占比有望从2021 年的20%持续提升。此外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整车厂或有积极进展,建议积极关注。   布局方面,埃斯顿继续按照“通用+细分”的市场战略,重点布局行业包括锂电、光伏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各类焊接应用领域等。目前,锂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公司判断未来2-3年仍会持续高增长,现有产品包括通用及光伏锂电行业专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核心部件等。   据介绍,埃斯顿机器人产能经过柔性化改造之后可达2万台套/年。埃斯顿机器人智能产业园二期工程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5万台套/年产能。   此外,根据之前调研,埃斯顿2022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1.6万台-1.8万台。行业包括光伏锂电等新能源(增长期望较高)、汽车及零部件(国际品牌交货困难)、工程机械及重工行业(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3C和PCB行业(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较低,有增长空间)等。   汇川技术   近年来,汇川技术机器人业务发展迅速,2021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超万台,且SCARA机器人的出货量为内资品牌第一名,同比增长超过100%,并实现了盈利。   在机构的调研中,汇川技术表示,工业机器人是公司的战略业务之一,目前在不断完善产品系列,比如从SCARA机器人往六关节机器人延伸,从小六关节机器人往大六关节机器人延伸,近期公司也发布了负载 60kg-80kg 的六关节机器人。   在针对下游领域布局方面,汇川技术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逐渐从 3C、锂电、光伏,往汽车装配、金属加工等行业进行延伸,其预计工业机器人业务今年仍会取得较快增长,虽然产品仍以SCARA机器人为主,但是六关节机器人占比会逐渐提升。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公司的优势体现在:1、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的客户群和通用自动化领域是重合的,面向的主要是3C、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利用客户群和品牌优势把SCARA和六关节机器人带进去。2、汇川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除了减速机外,全部实现自制。3、机器人的应用比较复杂,在机器人的易用性方面,汇川在打造跟PLC产品的拉通,实现“零调试、零编程”的易用性。   近日,汇川技术南京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此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涉及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丝杠、数字化以及研发等业务板块,并将整合工业视觉和图像、磁悬浮高速电机、自动化等板块业务,年产能将达28万套精密丝杠、12万套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中调研,汇川技术颇受海外机构欢迎,对其调研的海外机构达到91家,位列机器人行业第一,其次为埃斯顿,参与调研的海外机构仅为49家。   汇川技术表示,公司把2022年定义为国际化年,从今年开始公司会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将人员、资源投入海外市场,从收入增速方面来看,预计未来几年海外业务增速高于国内业务增长。海外需求恢复较强劲,公司所涉猎的产品,海外的需求是中国需求总量的3.5倍-4倍,海外空间足够大。   从区域销售角度来看,汇川技术将重点拓展三个市场:一是东南亚,这是未来制造基地;二是印度为主的南亚还有中东;三是欧洲。这三个市场对产品及解决方案有不同的需求,汇川技术将针对不同市场,在产品适应性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时达   新时达位列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品牌中国市场出货量第十,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   在产品布局上,新时达拥有机器人本体、驱动平台、机器人控制柜等产品矩阵,近期推出了负载600kg的机器人产品,完成了负载3-600kg的45款机器人全系列产品线的布局,公司在3C应用领域拥有一定优势。   技术上,新时达拥有独特的动力学算法,可在不损害电机的前提下保障快速、稳定运行,基于此让新时达机器人运行速度大幅提升,在运行稳定性、运行噪音以及定位精度等方面实现了技术领先。   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新时达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下降8.69%;归母净利润-1995.38万元,同比下降175.44%;毛利率方面,一季度新时达毛利率为15.61%,同比下降4.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08个百分点,均大幅下跌。   主要原因为疫情的影响,由于疫情让业务减少,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一季度业务不理想。今年4月25日,新时达宣布对旗下伺服类、控制类产品进行提价,幅度在5%-8%不等,大概率就是为了应对毛利率的暴跌。   新时达表示,面对持续的新冠疫情,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上涨,公司的部分产品进行了相应的调价。此外,公司在内部进行优化管理,一方面从技术着手,进行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以及部分部件的国产替代验证。另一方面从供应链着手,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拓斯达   在机构的调研中,拓斯达表示,公司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今年以来表现较好,主要原因包括:1、国产替代趋势加快,进口品牌机器人供应压力较大,下游客户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及认可度越来越高;2、公司在细分“根据地”的市场开拓逐见成效,医疗、包装领域客户订单增加明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鼻/咽拭子检测包装机器人工作站、隔离酒店防疫机器人等。   产品方面,拓斯达推出了多款四轴机器人、六轴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GU80S系列五轴横走式机械手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所应用的控制器全部为自研,公司自研的多合一伺服驱动器目前正在逐步替代过程中。   面对疫情的影响,拓斯达表示,一季度华南地区疫情对公司影响有限,主要是二季度上海疫情形成的连带影响,包括供应链端、物流运输、以及部分项目现场施工、交付验收等方面,尤其是四月份比较明显。随着疫情缓解,相关影响已经逐步减弱,销售、施工、验收等相关环节已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面对近期机器人出现涨价潮的情况,拓斯达表示,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规模仍然较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因此在产品定价方面需要进行多方面权衡,暂时对此保持观望态度。公司将持续加大核心零部件底层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加大核心零部件的自用比例、降低产品自制成本,以维持毛利率较稳定水平。   一季度财报显示,拓斯达实现营收9.29亿元,同比增长17.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3.75万元,同比下滑41.53%,净利润依旧在持续下降。   面对此情况,拓斯达此前曾表示,是由于口罩机业务需求下降,原有业务逐步恢复,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占比上升;注塑机业务尚处于打磨提升阶段,品牌溢价能力相对较弱,目前该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埃夫特   埃夫特主要产品有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在六关节工业机器人销量方面排名靠前。   面对原物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及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带来的上游供应链的停滞等影响,埃夫特表示将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包括新供应商开发,开拓更多的渠道资源,芯片国产替代方案,定点跟踪,通过政府部门协调保供等多种方式降低供应链紧张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   埃夫特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0.42%;归母净利润亏损3361.74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636.05万元,亏损在扩大。   不过同比上一季度有所好转,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埃夫特毛利率为16.69%,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1.2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24%,较上年同期下降7.09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3.56个百分点。   2022年,埃夫特主要经营举措包括1、坚定不移地推进聚焦和应用驱动战略,将我们的资源聚焦在核心能力的培养、机器人核心产品的推广上2、持续加强海外业务管控,促进海外业务恢复发展3、持续推进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提升。   对于下半年的行业情况,埃夫特表示,公司业务跟制造业的投资强度和投资周期密切相关,在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也催生了一些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如食品、饮料行业等机器人的搬运、码垛、上下料的应用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商机。同时,公司拥有小负载、中负载以及大负载全系列机器人产品,能够满足喷涂、焊接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文章链接:智慧城市网 https://www.afzhan.com/news/detail/88967.html

海康威视拟分拆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

       继旗下子公司萤石网络IPO成功过会后,海康威视(002415)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再添一例。     6月10日晚间,海康威视披露分拆上市预案,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机器人”)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截至预案公告日,海康威视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权,是海康机器人的控股股东。电科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电科投资以及下属科研院所中电五十二研究所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0.46%股权,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亦为海康机器人实际控制人。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本次分拆前,海康威视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等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2016年起,公司在传统安防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用户多元化需求场景探索更丰富的应用类型,目前已经打造了海康机器人等多家从事创新业务的子公司。     目前,海康威视创新业务阵营包括海康机器人、萤石网络、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本次分拆的主体海康机器人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与公司主体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海康机器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0.65亿元、3.94亿元。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海康机器人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人民币6亿元。     “通过本次分拆,海康威视将进一步聚焦主业,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海康威视还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将海康机器人打造成为公司下属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独立上市平台,并充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海康机器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对于本次分拆对公司经营能力的影响,海康威视称,尽管本次分拆将导致公司持有海康机器人的权益被摊薄,但是通过本次分拆,海康机器人的独立性、投融资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有助于提升海康机器人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公司按权益也将享有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近期,海康威视旗下另一家子公司也有分拆上市相关消息。6月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萤石网络科创板IPO首发过会。2021年8月,海康威视宣布萤石网络分拆上市的消息。萤石网络的前身萤石有限原是上市公司海康威视的互联网业务中心,2015年3月由海康威视注资100万元成立。2021年4月,萤石网络完成股改分拆,当年12月萤石网络即向上交所提交招股书,申报科创板上市。此次IPO,萤石网络拟募资37.39亿元,用于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FDM 3D打印机应用在哪些行业

近些年来,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而随着国产3D打印机的兴起,市面上的FDM3D打印机价格也在不断平民化,一大批公司、学校、工厂、科研机构、3D打印爱好者都纷纷添置了FDM3D打印机。 那么有部分对FDM3D打印技术感兴趣而又不了解的人可能会问:它都能打印些什么,打印出来的东西都用在哪里啊?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根据创想三维3D打印机来给和诸位聊聊FDM3D打印机到底能干什么? 就目前的3D打印技术而言,以塑料作为耗材的3D打印机已经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其主要适用于设计阶段,帮助用户将脑海中的设计更快地变为可视的,可触的,不再是以前的“纸上谈兵”,能更快地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能节省下非常可观的时间、精力、金钱。 一、建筑方面 3D打印机打印出的建筑模型就要比传统方法缩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另外一点就是大幅度降低成本,一卷3D打印耗材就可打印出大概三四个模型,成本也很低,而且打印的材料环保,制作精美,完全符合设计者所需。 二、汽车行业 对于汽车外形或者内部结构的设计,只需要在前期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出你所需要的部件,然后通过切片软件转化为G-code代码,通过SD卡直接插入3D打印机,然后通过操作触摸屏就可以轻松开始打印了,打印出的部件模型给设计人员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 三、影视动漫 在3D打印出现之前,都是用手工来制作一些道具,现使用3D打印来直接制作道具,很方便就能打印出一些个性化的怪物头套和全身装备,效果甚至可以乱真。首先3D打印制作流程短,可以为剧组节省很多时间,其次几乎没有复杂度的限制,可以大大提升影视剧的视觉效果和质感。 四、电子行业 在传统方式下,每制作一个原型都需要重新开模,造价十分昂贵。而借助3D打印的优势,只需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同时打印多个不同的模型,大大缩短了模型制作时间,设计师也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直接打印模型,省略了外部模型制作环节,还可以有效防范数据泄漏。 五、智能家居 在智能家居行业,利用3D打印,在加工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工具或模具,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的成本,这在前期的概念设计阶段尤其具有优势。设计师不必担心成本的问题,从而利用3D打印制作出各种形态和功能的概念模型,充分展开头脑风暴并加速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3D打印可以优化家居产品的开发流程,解决和提高整个产品开发的环节和工作效率,改变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 六、创客 创客追求新颖,追求创新。所以他们的设计往往具有个性化,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可以说都是非常规的,市场上现有的技术做出的成本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3D打印机的出现,让他们不再受限,当他们使用创想三维3D打印机之后,再复杂的设计也可以一次成型将它打印出来! 七、教育 现如今,很多教育机构都纷纷引进3D打印设备,3D打印机进课堂,能让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上得到训练,将学生的创意、想象变为现实,将极大发展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学生可以在电脑面前完成设计,然后通过3D打印机完成制作,让虚拟世界的创作与现实世界的制作实现无缝连接。

2021年中国SCARA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

自2019年行业触底以来,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实现超预期增长,其中最大的增长亮点莫过于SCARA机器人,而其中最直接的拉动力来自于苹果产业链,国内3C制造业景气度提升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游机器人的需求波动。 2020年于SCARA机器人行业而言可谓之为“新拐点、新格局”。SCARA领域的两超厂商(EPSON、YAMAHA)在2020年均实现了高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国产厂商表现较为亮眼的厂商既有如汇川、台达这样的巨头厂商,亦有如海峰机器人这样的新势力黑马。外资厂商的格局亦遭受考验,以发那科、ABB、KUKA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均开始在SCARA产品领域发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年SCARA市场格局依然存在较大的变数,主要的逻辑依据主要有: 1)以3C、新能源为代表的大产业未来2-3年将是创新变革的关键期,其中必然将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投资机会,对于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的需求将会有倍数级的提升,不管是存量替代还是增量需求都将有较大的利好; 2)SCARA机器人的性价比依然处于提升通道中,不管外资或是国产厂商都在寻求更优的起量路径,新进厂商的持续增加,市场不可避免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洗牌,以发那科为代表的外资巨头的横向延伸或将对既有厂商构成一定的威胁与冲击,市场格局裂变与重塑在所难免; 3)进入“十四五”新阶段,机器人产业迎来新目标与新挑战,新阶段的竞争将更加回归市场化,其中必将有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脱颖而出。 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SCARA销售量预计超过3.9万台,同比增长超30%。自2019年增速触底后迎来高位反弹。GGII预计,到2023年销量超8万台。 2014-2023年中国市场SCARA销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编制出《2021年中国SCARA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本报告对2020年及未来几年中国SCARA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特点、SCARA市场产量规模、SCARA市场竞争情况、各应用领域产品需求、市场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原文标题:【越疆科技 | GGII】2021年中国SCARA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极智嘉物流AI机器人落地亚洲,Rhenus构建首个AMR智能仓

极智嘉物流AI机器人落地亚洲,Rhenus构建首个AMR智能仓全球AMR引领者极智嘉(Geek+)联手国际领先物流服务供应商雷诺斯(Rhenus)宣布,双方在中国香港成功部署Rhenus亚洲首个AMR智能仓。在极智嘉的助力下,Rhenus将以技术为驱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供应链,不断深化数智化转型升级。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秉持以创新为中心的理念,Rhenus香港仓引进极智嘉先进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和AI技术进行前期项目验证。这不仅是Rhenus在中国香港实现智慧物流升级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银财经网Rhenus 大中华区航空海运业务首席执行官Cliff Xu表示:“为顺应电商的快速增长,我们希望以优质、创新性的物流服务,助力客户实现更快、更灵活的货运。通过与极智嘉的密切合作,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仓库数智化转型,提高仓储运营效率和准确性,从长远来看,还为客户大大节省了成本!

实在智能带你了解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随着数字化工具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日益成熟。在尝试了各类典型应用场景后,领先的企业开始逐渐接收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并已规模化实施了RPA,特别是在共享服务中心、财务、采购、供应链等部门。   RPA的发展方向 据某知名机构对全球知名的450家企业开展的全球性调研报告中显示:已经实施RPA的企业均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大幅加大对RPA的投资。 目前RPA在企业中的应用将朝着3个方向发展。 一是从尝试性的导入阶段发展至持续使用期,逐步增加应用的范围和深度。 二是从单个任务的自动化发展至端到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增强了RPA对业务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业务和流程整体运作的改变。 三是从关注RPA的快速效果,发展至关注RPA的稳健运营,持续在业务中扮演适当的角色,由“可用”变成“好用”。 RPA面临的挑战 RPA较容易展现自动化的价值,令管理层欣喜于取得的效果。但即便部分企业已有了成熟的RPA项目实施经验,自业务场景自动化价值评估、流程梳理、再到概念验证(PoC),至实施及运维,却依然无法管控第三方实施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前,RPA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据报告显示,在组织架构层面面临的挑战包括无法评估流程优先级(40%)、缺乏风险管理手段(28%)、内部人员技能不足(24%)、管理层缺乏重视(23%)。在技术风险层面,则是信息及数据安全(40%)、难以实现规模化(37%)、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30%)。财务及监管层面则包括,较高的实施成本(37%)、不恰当的应用场景(32%)、外部法律监管要求(30%)。 从这些挑战中,不难看出,尽管RPA能够以低代码、轻量化快速实现流程自动化功能,但鉴于其深度融入业务并直接对业务目标的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就RPA在对业务的改变、管控设计、安全、运行稳定性、异常处理机制等方面需给予充分的关注。 为构建RPA相关风险的应对机制,企业应通过风险地图识别RPA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类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矩阵以指导风险测试和评估活动,最终通过分析和监督模型工具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罗克韦尔自动化携手Cytiva赋能生物制药行业加速实现智能制造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Cytiv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赋能创新型药物智能化生产 上海2021年11月6日 /美通社/ — 11月6日,罗克韦尔自动化和思拓凡(Cytiva)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面向未来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此次签约是继2019年罗克韦尔自动化与Cytiva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后,双方在中国本土市场的更进一步深度合作。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Cytiva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双方将结合并发挥各自在智能制造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优势,携手打造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生物制药智能生产平台,并通过共同市场开发,共建自动化、数字化联合展示中心,以及开展联合培训等方式,推动生物制药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快生物药剂的开发和生产,惠及全球患者。 当前,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到来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生物制药行业根据Cytiva联合英国《金融时报》推出的《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有72%的受访者表示,中国正在加大新技术在新产能建设中的投入,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连续流、数字化及自动化对生命科学企业而言,既要保持生产线的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又要经济高效地实现合规性,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监管要求,探索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就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生物制药企业积极寻求能够将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整合到研发、生产、运维等各环节的高效路径,使得小批量、定制化、智能化的制造模式成为可能”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安表示,“Cytiva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我们期待与Cytiva合力推动生物制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同打造面向生物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生物制药企业在实现合规性的基础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增强生产灵活性,并实现节能增效,共赢数字化未来” Cytiva大中华区总经理俞丽华表示,“Cytiva在科学与医学方面取得的突破,塑造了现代生物科技行业如今,生物制药行业受益于数字化革新,将走向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研发制造罗克韦尔自动化拥有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深厚的制药行业实践,是我们理想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协力打造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生物制药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商业化生产及上市,降本增效,惠及全球患者”                                              Cytiva大中华区总经理俞丽华 在自动化及数字化领域,Cytiva基于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深度理解,推出了 Figurate™自动化平台,包含了从单元操作到集中控制的多平台选项通过预构建、预验证的方式,将产品和工艺的知识内嵌在软件中,可极大地降低项目风险、项目时间和成本,具有成熟、灵活、可靠的特点其中,罗克韦尔自动化的PlantPAx® 系统是Figurate™自动化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根据协议,Cytiva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基于PlantPAx®和FactoryTalk® InnovationSuite等平台来共同推动Cytiva Figurate™自动化平台在中国的推广和落地,助力Cytiva提升单机设备和一次性灵活工厂FlexFactory™解决方案的设备互联、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打造具有管理关键数据能力的合规生产平台。 此外,双方还将探讨利用工业物联网及增强现实(AR)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提升Cytiva单机设备的互联互通和设备预防性维护能力,打造集安全、设备管理、巡检及作业指导相结合的智能化工厂现场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将助力生物制药企业提高合规性和生产运营效率,缩短操作者的培训时间,同时减少由于操作造成的偏差等。

Pure Storage推出一键部署自动化存储平台与云原生数据库即服务

       2021年10月13日,中国——专为多云环境提供存储即服务的全球IT先锋Pure Storage(NYSE:PSTG)发布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运营及应用程序,这是Pure Storage迈向创新现代化数据体验迎来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Pure Storage通过实现将存储以类似云的自动化和交付方式,无缝连接基础设施运营与应用程序,为客户实现灵活与可靠的数据体验。 Pure Storage发布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迈向创新现代化数据体验重大里程碑。     Pure Fusion™ 这套自助、自主式“存储即代码”(Storage-as-Code)平台专为无限扩展而打造,让客户能将云运营模式运用至任何地方,企业可通过类似云服务的方式运行、操作及消费传统存储。     Portworx Data Services是业界首创、专为Kubernetes设计的“数据库即服务”(Database-as-a-Service)平台,让DevOps能够工程师一键部署托管型、生产系统级别的数据服务,如此一来,软件开发人员不必成为数据库专家,也能轻松在数据库应用程序上开发程序! Pure Stora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arles Giancarlo表示:“Pure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提供大量的兼具简易性与可靠性的产品与服务,随着企业日益应用云原生架构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与高级的数据分析等现代化应用程序,这些产品和服务正是企业更迫切需要的。我们推出的创新软件让开发人员只需单纯调用API而无需过于关注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成为一种服务,这正是我们推进的目标。” IDC企业基础设施系统研究副总裁Eric Burgener分享:“IT团队与使用者已养成一种‘按需’文化,并习惯云和‘即服务’(as-a-Service)的模式,速度和灵活性已成为第一优先,存储必须能够满足最终用户的期望值。因此,这也意味着存储本身必须运作于无形,让使用者能够轻松消费其所需及认可的服务,例如容量需求、建立副本与数据恢复。”       全新Pure Fusion 存储模式 专为无限扩展而打造! Pure Fusion可让客户将云运营模式运用至任何地方,提供全新的自助、自主式存储环境,专为无限扩展而打造,结合了企业级存储的精髓与云计算的灵活性及扩展性。企业采用按需的消费模式并由后台自动配置,就能提供一种可横向扩展的全新存储模式,实时整合存储阵列,优化存储池。最终用户则可快速使用存储卷、文件系统以及高级数据服务(例如数据复制)而无需等待后端人工作业,让硬件真正运作于无形。Pure Fusion将使企业实现无缝扩展存储,并首先与FlashArray//X、FlashArray//C及Pure Cloud Block Store整合,并计划在未来整合FlashBlade及Portworx。有了Pure Fusion,再加上强大的Pure产品阵容,存储性能、容量密度以及数据可用性,势必可将企业运营推向全新境界。        业界首创、专为Kubernetes设计的Portworx…
Read more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人机共融共存 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黄玉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有的成为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核心重要工具,有的逐渐转变为生活伙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举办,今日已落下帷幕,本届大会展出的各种机器人令人眼前一亮,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精彩瞬间。 模拟爱因斯坦的人形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这位身穿西服,头发花白的是一个模拟爱因斯坦的人形机器人,由于相似度极高,引来了许多观众围观。旁边的美丽小姐姐“金小普”逼真程度以及皮肤的细腻度也让人叹为观止。这些都来自于大连市特色旅游新地标——未来科技馆。该馆目前集合了仿生人形机器人、5G云端机器人、互动科技产品等高科技成果,模拟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生活中的诸多应用场景。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面向未来的高新科技,体验前所未有的未来生活场景。 机器人可以开汽水瓶盖(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这个手握汽水瓶的机器人是睿尔曼智能打造的,它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汽水瓶盖拧下,还可以为现场观众们“斟茶倒水”,动作十分娴熟。此次大会上,睿尔曼智能首次发布面向商业行业应用的复合移动升降机器人,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复合移动升降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记者获悉,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化改装,这是继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仿人机械臂之后,睿尔曼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整个机器人由移动平台、升降机构和机械臂组成。该产品是睿尔曼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可在新零售、新餐饮、医疗康复、工业检测、生物医药、教育教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盲盒(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机器人还有盲盒?没错,此次机器人大会有一个展区前大排长龙,参观者为抽取盲盒排起了长队。这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精心设计的小环节,将机器人纪念品以盲盒的形式派送给现场观众。 机器人在用毛笔写字(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同时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这个用毛笔写字的机器人也吸引了人群的目光。这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打造的轻巧型并联共融机器人,由于具备轻巧灵活的特性,它甚至可以写出游云惊龙的书法作品,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机器人其实主要应用于工厂中搽胶、打磨等工艺环节,目前已在制鞋业投入使用。据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洪波介绍,此前国家和产业界人士关注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但现在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关注感知和通讯层面,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王洪波认为关注机器人产业,未来可能要更多地关注产业链的上游。 送餐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此次大会上提到,“未来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非常重要,很多关键技术决定了机器人的未来。其中记忆技术、感知技术、行动规划、机器学习,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完全可以移植到机器人里面,未来的机器人一定是完备的,能够智能化、自主化、网络化的控制系统。” 【编辑:朱延静】

全自动化虽然还早,但机器人劳力确实越来越便宜了

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开头有过一个并不起眼的铺垫: 女主人公的弟弟上班时,发现自己的工作岗位已经被机器人取而代之,姐姐气冲冲去找主管理论,得到一句「这是未来」的回应。   类似人类被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所威胁甚至反噬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机器人取代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也是公认的自动化高度发展后可以预见的后果。 早几年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还很远,毕竟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并没有比人工便宜,部分操作的完成度也不尽如人意,直到最近,有关自动化失败的新闻仍在印证着人们的判断:日本的机器人酒店因效率低下「解雇」一半机器人;特斯拉工厂过度自动化导致 Model 3 产能爬坡缓慢;阿迪达斯关闭机器人工厂也被推测是成本高昂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 阿迪达斯的机器人工厂计划宣告失败 看起来,自动化只是看上去很美,机器人要革掉人工劳力的命为时尚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机器人劳动力成本下降 在帕萨迪纳市区一处拐角建筑的厨房中,机器人 Flippy 抓起装满鸡条的炸篮,将其浸入热油中,由传感器确认温度后,再将炸篮提起、沥干并将鸡条倒入漏勺。   不远处,另一位 Flippy 看着牛肉饼在煎锅中嘶嘶作响,它通过眼部的摄像头将图像传送至大脑的机器视觉系统,待牛肉出现正确的棕色阴影后,用铲子状的机械手将牛肉铲出放于汉堡,再将汉堡摆放到托盘上。   Flippy 是 Miso Robotics 公司为企业厨房打造的机器人,专门处理危险、繁琐且注重时间的烹饪,如翻转汉堡、炸鸡、切菜等,换而言之,餐馆中工资最低的活。 注意,上述场景发生在 2016 年,Miso Robotics 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机器人能在快餐生产线上像人类一样干活,并且成本比最低工资还低。 最初 Flippy 的价格并不便宜,一台需要 10 万美元,但由于硬件成本迅速降低,2020 年它的价格已经降至不到 1 万美元,且很快会有更便宜且更节省空间的型号登场。   ▲Miso…
Read more

WAIC2021:优必选AMR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首次国内亮相

WAIC2021:优必选AMR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首次国内 7月7-10 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再度开启,本次大会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的AI发展之路,同时展出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除了全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 X全球首发,优必选科技还利用核心机器人技术,拓宽AI应用场景,以AI赋能工业物流领域,在国内首次展出了以智慧物流领域的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创新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工厂柔性物流产品与成果,助力工业制造企业解决场内物流的痛点与难点,大幅提升产线物流效率,优化物流管理流程,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在智慧工厂场景中,优必选科技本次展出了两款AMR自主移动机器人U300和U1000。针对不同业务需求,两款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分别定位不同场景。其中U300是针对制造工厂内窄小空间使用的轻量型自主移动机器人,该车型车体设计小巧,自重120kg,可承载300kg物品。 展会现场展示了智能工厂机器人运机器人的场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模拟优必选科技深圳工厂的作业场景,通过自研高精度自主定位与激光导航,实现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料及时准确送达。当达到目的地时,通过辊送模块或其他方式上下料,U300可实现360°原地旋转,完美实现狭小场地的柔性、高效、灵活作业需求,从MES工单下发到入库、分拣、备料、输送、多机调度、运维管理的全流程作业,打造优必选深圳智慧工厂全场景柔性物流解决方案的样板点。 另外一款AMR自主移动机器人U1000是针对场内复杂环境,使用货架或者托盘来存储大尺寸或大载重物料,整体搬运货架或工作台,该产品自重230kg,可承载1200kg,通过智能调度与排程算法优化提升物流柔性和路径规划准确率,灵活高效。据了解,今年优必选还完成长沙某智慧工厂项目改造,部署数十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覆盖无人仓存储及总装线边物料配送两大应用场景,使得该工厂提升拣选效率2-3倍,节省20%人员成本,及时应对业务量的波动,提高行业竞争力。 优必选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系列产品均搭载其自主研发的AI算法和定位导航技术、调度算法及可视化RMS系统;车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增减配,满足工业场景的各种搬运需求,具备精准定位、高效调度、简易操作、安全可靠、灵活配置、扩展性强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仓储、3C等人机混合、场景复杂、定制化要求高的场景,根据对接场景配置辊筒或协作机械臂等各种组件,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助力企业客户快速实现智能化和柔性化升级。

国产机器人取得突破,成功刷新世界纪录,抢占全球56万亿的市场

导语: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已经形成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与安川电机这“四大家族”寡头垄断的境况,其他机器人厂商想要突围十分困难。这显然于他国的制造业安全不利。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工成本攀升的今日,制造业不得不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为“工业之魂”。 56万亿蓝海待开发 不过,工业机器人具有局限性。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数据,如今全球工业界不过解决了3%-4%的规则、刚性物品的自动化生产搬运问题,尚有近96%的柔性异形、易损物品依赖人工。 这就需要软体机器人发挥作用。随着制造业不断向高精尖方向迈进,柔性机器人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如今全球软体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8.7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6万亿元,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并且,软体机器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没有像工业机器人一样形成难以撼动的市场格局。 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已经形成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与安川电机这“四大家族”寡头垄断的境况,其他机器人厂商想要突围十分困难。这显然于他国的制造业安全不利。 而在软体机器人市场上,大多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有领先的可能性。 因此,软体机器人这56万亿的蓝海,成为各大企业、各国争抢的重点,我国也不例外。 中国软体机器人刷新纪录 如今,我国在软体机器人领域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讲述了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李铁风教授及其团队,成功让中国软体机器人突破万米级深潜的事迹。 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可达6-11千米,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想要下潜至这万米海沟,需要克服海底洋流、低温、1000个大气压等难题,这对软体机器人的设计、用材、动力等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设计上,李铁风团队借鉴了能在7000多米深海中自由游动的狮子鱼的身体结构。狮子鱼的骨骼非常细碎,可以让它承受深海的超高压强。李铁风从狮子鱼上受到启发,将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化整为零,安装至软体机器人内部。 在用材上,李铁风团队对鱼鳍翼的核心材料——“人工肌肉”费了不少心思,最终克服了软体机器人鱼鳍翼在高压、低温以及长时间运作的条件下,运动变缓的问题。 而在动力上,李铁风团队历经上百次试验,最终构建起特殊电路结构,让电压达到软体机器人运作的需求。 最终在2019年,李铁风团队的仿生软体机器人成功完成10900米深海测试,并达成预定目标。由此,李铁风团队刷新了人类研制的软体机器人自驱动试验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纪录。 这为软体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运行提供了解决方案,于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软体机器人领头羊 我国软体机器人不仅在科研领域表现优异,在商业上也很是优异。其中,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带领我国软体机器人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如今,SRT已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软体夹爪研制能力的公司。SRT的软体夹爪能轻松夹取生鸡蛋黄,而且保证蛋黄不破,可见其技术实力。 如今,SRT的产品在食品、生鲜、3C电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全球拿下了超300家客户,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软体机器人市场才起步不久,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一市场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障了我国的制造业安全。

中国雷达:“锁定”智能生活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C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 百度图片 博览会上的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天线测试系统展台。 王路宪摄(人民视觉) 博览会上的明星展品之一——能感应意念的“灵犀手”。 本报记者 尹晓宇摄 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以对周围300米范围内的场景进行精准识别,即使在拥挤路段也能安全通行。 一只智能“手”,可以准确感知手部残障人士的意念,帮助其轻松抓起一个苹果。 一个安检门,最短两秒即可完成人体的安检,能立刻识别哪怕是口袋里的一粒纽扣。 这些都得益于现代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智能化应用。 近年来,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气象、安检、医疗、无人驾驶等都可见各类雷达的身影。 在近期于江苏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中国雷达民用产品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世界雷达博览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本届展会以“雷达感知世界,共创数智未来”为主题,推出“雷达技术与经济社会”“高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防务电子与公共安全”等三大主题展区,汇聚全球雷达及国防军工、民用、电子等企业,展示相关产品及技术、装备。 感知世界成为人的延伸 对于手部残障人士来说,能够“再生”灵巧的“手”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灵犀手”给他们带来了美梦成真的希望。 “灵犀手”是能感应人的意念的仿真智能机械手,关节可以弯曲。博览会上播放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手部残障的人士戴上“灵犀手”,先用其抓起了一个苹果,放下后接着拿起一瓶矿泉水并完成了喝水的动作。整个过程很顺畅。 “灵犀手”的研发得益于一项雷达技术,该技术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其原理是将人的动作抽象成信号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脑指令破译、动作信号提纯传输以及机械手准确实现3个部分。这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手”已通过多项国际检测和1项民政部标准,此外还立项了1项国家标准并进入国际标准的新立项(PWI)阶段。在应用方面,“灵犀手”目前已在多家医院进行试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工业工程协助等领域具备广阔前景。 记者在博览会现场还看到了人脑机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中国电科14所的人脑机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脑机接口与脑电肌电信号分析相关方向研究,近期和南京脑科医院合作开展的阿尔兹海默症早期症状筛查活动中,也有不错表现。 雷达技术的进步让机器成为了人的延伸,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智能化、精细化操作,比如汽车自动驾驶。 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都是大热门。在雷达与自动驾驶分论坛上,一段自动驾驶马路实测的视频展示引起大家的兴趣。装有雷达的汽车可以识别周边300米范围内的场景,可以准确区分无人机、行人等不同类型的目标并对场景做出分析和研判,在高速公路突然发生拥堵、复杂的城市街道等场景下,可以实现智能化处理。当然,完全自动驾驶还有较长的过程,还要在传感器的使用、位置的分布,技术路线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捕风捉雨打造安全屏障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监测风云变幻的“天眼”——C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正在监测天气的时时变化。 作为世界上首次在民航领域业务化应用的相控阵天气雷达,该天气雷达采用了近几年雷达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相比常规雷达,它扫描速度更快、探测精度及可靠性更高、探测能力更强。 常规天气雷达需要6分钟才能完成一次的11层体积扫描,C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只需要1分钟就能完成。同时,该雷达采用分布式发射和接收技术,可靠性由常规雷达的600小时提升至3000小时以上。此外,该雷达全面提高了地物杂波抑制能力、抗干扰能力和自动化探测能力,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雷雨、大风、下击暴流、风切变等影响航空安全的危险天气,能够更加精细化地捕捉和分析危险天气的内部结构,为精准的航空预报服务提供探测依据。 展会现场还有一个微型的自动气象站,它可24小时实时观测局地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信息,根据环境监测、农田种植等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该气象站曾为南极科考、珠峰测高提供高精度气象数据服务。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大型场所的公共安全也是雷达技术大展身手之地。 一位参观者站到展台的一台安检仪内,他把手机、口罩塞进不同的口袋里。工作人员进行程序设定后,2秒钟后,屏幕上就呈现出了检测影像,亮出几个灰色的圆点,这是提示这几个位置有异常。 这台设备是目前国内工作频段最高、分辨率最高的T-safeX2型主动式毫米波安检仪。毫米波是一种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常见衣物、塑料、纸张等材料,辐射功率仅为手机信号的千分之一,特别适用于人体安检。这台安检仪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向人体发射毫米波信号,透过衣物后,被人体表面或者隐匿于衣物下的物体反射,接收并记录返回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信息,通过重建形成人体表面三维图像。从该图像可以确定人体是否随身携带金属及非金属物品,2秒钟可以完成全流程查验,图像分辨率达到毫米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判别人体隐匿携带的异物并报警。 赋能产业共创数智未来 中国雷达协会理事长左群声介绍,虽然全球在技术路线上有差异,但积极融入全球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是目前雷达行业的共识。雷达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作为国家制造业中的高价值行业,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他表示,雷达行业要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秩序重构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进程中把握主动,以推动技术融合创新,业务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 左群声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把传统雷达变成智能化雷达,让它能够在不同的环境进行中学习,用来辅助操作员作出判断与决策。 中国电科14所所长胡明春告诉记者,现代雷达在技术上正向着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多场景下处理能力的提升,不但体积可以更小,在系统集成的平台化应用上也有更出色的表现。 如果说传统雷达的工作更像是“耳朵管耳朵、嘴巴管嘴巴”,那么现代智能化雷达则是能根据复杂场景进行系统化研判做出综合分析。据他透露,在轻量化方面,最新的雷达产品体积只有原产品的百分之一。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雷达领域创新发展,胡明春建议,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规划、资源配置、创新路径、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等方面深度共享,大力培养熟悉雷达科技和民用市场的跨界人才。

OFweek 2021(第十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机器人行业年度颁奖典礼圆满闭幕

2021年4月7日,由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OFweek维科网·机器人承办的“OFweek 2021(第十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简称:OFweek Robot Conference 2021)”在深圳好日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大会同步公布了“维科杯· OFweek 2020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OFweek Robot Awards 2020)”8大奖项获奖名单,大会也在颁奖典礼的欢快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大会以“创新赋能,智造未来”为主题,汇聚机器人全产业链知名企业,共同围绕全球机器人行业前沿热点、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以及国家和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重点探讨,与会专家踊跃分享机器人行业发展经验,剖析行业发展趋势,献策机器人产业发展瓶颈,为推动我国机器人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会上,在华南理工大学智能软件与机器人研究室负责人闵华清教授、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文强两位专家的主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生物医学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所长曹其新、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优傲机器人华南区及西南区总监吴俊波、艾利特营销副总任怡、美的集团AIoT首席机器人专家陈苑锋博士、哈工智能耀褡软件科技副总经理徐杰、拓斯达首席技术专家王志成、名傲MiR华南区及西区销售负责人赵丽、德鲁动力COO鲍平军、科聪副总经理王文伟、硬之城创始人兼CEO李六七、配天机器人副总经理邓鹏等机器人行业专家及知名产业链企业高管/技术大牛纷纷发表精彩演讲,现场干货不断,掌声经久不息。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软件与机器人研究室负责人闵华清教授(左)、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文强(右) 除以上演讲嘉宾,深圳易行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权超、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蒋祖武、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国超/副总经理提丽娜等行业名家也列席大会并参与互动。 另外,绿的谐波、哈工现代、木蚁机器人、华为、埃夫特、发那科、库卡、力策科技、科卫机器人、比亚迪汽车、OPPO、海尔空调、标远鹏程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厂、中车集团、南方电网、中国兵器集团、海尔、顺丰等名企均派代表出席,大会现场高朋满座。 谭建荣院士: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首先出场与会分享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他带来《智能化制造与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主题分享。 谭院士从制造业转型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转型要用到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转型怎么样应用人工智能技术3个话题切题,深入剖析智能硬件、智能算法、人才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大族机器人王光能:协作机器人新高度 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以《智进未来新一代多感知智能机器人助手》为主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向与会者分享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产品及技术的卓越性能以及丰富而精妙的创新应用表现,向与会者奏响了一曲人工智能高度集成、3D视觉感应、声控交互协作、高灵敏安全检测有序交织的先进制造交响曲。 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优傲吴俊波:加速赋能制造 接着,优傲机器人华南区及西南区总监吴俊波以《协作机器人助力企业智能化》为题,将大会主题深化到赋能制造。 吴俊波从4大优势入手,层层深入分析协作机器人在飞机、汽车等制造业的应用,并通过多机协作、导轨协同、移动平台等场景解决方案的分享,向与会者阐明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无与伦比的人机协作优势。 优傲机器人华南区及西南区总监吴俊波(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艾利特任怡:协作机器人四两拨千斤 近年协作机器人展示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那么它为何有如此强的生命力?艾利特营销副总任怡继续以《四两拨千斤,协作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制造》为题对协作机器人进一步阐述与分享。 任怡开篇即以“轻”、“巧”两个字点出了协作机器人赋能智造的精髓,接着围绕“非标/柔性难点、技术特点、单工位改造和渐次自动化、顾虑和解决思路”等痛点、特点与需求,阐明协作机器人具有简化非标集成、安全、紧凑、易用等应用优势,同时点出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四两拨千斤”的赋能精要。 艾利特营销副总任怡(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美的集团陈苑锋:AI赋能创新 随后美的集团AIoT首席机器人专家陈苑锋博士登台并给与会者带来《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创新》的成果展示。 陈博士从IoT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两个维度分析机器人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需求,引申出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家居创新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智慧生活应以空间场景为基础,关注不同用户、不同任务属性,实现多线的智能场景服务的观点。 美的集团AIoT首席机器人专家陈苑锋博士(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哈工智能:把握AI+机器人融合的技术创新机遇 继美的之后,哈工智能耀褡软件科技副总经理徐杰继续围绕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展开讨论,为与会者带来《立足AI+ROBOT,以技术创新共筑美好世界》的主题分享。 徐杰立足第三次科技与产业变革浪潮的宏观视角,分析时代发展趋势,其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升级方向,工业机器人也将由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而哈工智能要做的就是以创新为源,以人才为基,以平台为媒,抓住AI+机器人融合的历史发展机遇,打造全新的产业赋能体系。 哈工智能耀褡软件科技副总经理徐杰(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拓斯达:聚焦研发,掌握核心…
Read more